云貝母
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鱗莖供藥用,因其形狀得名,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說(shuō):“形似聚貝子”,故名貝母,能止咳化痰、清熱散結(jié)之功。別名:勤母、苦菜、苦花、空草,藥實(shí)。產(chǎn)于青海、四川、云南,陜西秦巴山區(qū),甘肅等地。
藥用價(jià)值
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藥。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干燥鱗莖。川貝母主產(chǎn)于中國(guó)的四川、云南、甘肅等地;浙貝母主產(chǎn)于中國(guó)的浙江、江蘇 、安徽等地。
川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;浙貝母味苦,性寒 。歸肺、心經(jīng)。主治熱痰咳嗽、外感咳嗽、陰虛咳嗽、痰少咽燥、咯痰黃稠、肺癰、乳癰、癰瘡腫毒、瘰疬等癥。現(xiàn)代藥理實(shí)驗(yàn)證明,貝母有鎮(zhèn)咳、降壓、升高血糖等作用。
藥膳:川貝冰糖湯、川貝釀梨。
相關(guān)藥品
秋梨膏、川貝枇杷露、養(yǎng)陰清肺丸、牛黃清肺散、鐵笛丸、至寶錠、蛇膽川貝膠囊、貝母瓜萎散。
云南香格里拉高原生態(tài)瑪卡基地藥材信息表
品種 |
等級(jí) |
出售價(jià) |
備注 |
瑪卡 |
黑片 |
220 |
|
瑪卡 |
黑果(大干) |
200 |
|
瑪卡 |
黑果(統(tǒng)干) |
150 |
|
瑪卡 |
紫果(大干) |
120 |
|
瑪卡 |
黃果(干) |
80 |
|
野生(一級(jí)) |
600 |
||
天麻 |
野生(二級(jí)) |
500 |
|
天麻 |
家種(一級(jí)) |
400 |
|
天麻 |
家種(二級(jí)) |
280 |
|
天麻 |
鮮統(tǒng) |
60 |
|
松露 |
干統(tǒng) |
1200 |
|
羊肚菌 |
野生(干統(tǒng)) |
1600 |
|
猴頭菌 |
干統(tǒng) |
1500 |
|
蟲(chóng)草 |
一級(jí) |
30000 |
|
蟲(chóng)草 |
二級(jí) |
18000 |
|
川貝 |
干統(tǒng) |
680 |
|
清貝 |
干統(tǒng) |
480 |
|
紅豆杉杯 |
手雕 |
400 |
|
紅豆杉杯 |
機(jī)雕 |
300 |
|
香木串珠 |
108顆 |
180 |
|
珠子參 |
選貨 |
550 |
|
珠子參 |
干統(tǒng) |
460 |
|
野蜂蜜 |
瀝汁 |
80 |
|
竹菌 |
干片 |
460 |
|
云南香格里拉高原生態(tài)瑪卡基地藥材信息表
品種 |
等級(jí) |
出售價(jià) |
備注 |
瑪卡 |
黑片 |
800 |
|
瑪卡 |
黑果(大干) |
120 |
|
瑪卡 |
黑果(統(tǒng)干) |
150 |
|
瑪卡 |
紫果(大干) |
60 |
|
瑪卡 |
黃果(干) |
50 |
|
天麻 |
野生(一級(jí)) |
600 |
|
天麻 |
野生(二級(jí)) |
500 |
|
天麻 |
家種(一級(jí)) |
400 |
|
天麻 |
家種(二級(jí)) |
280 |
|
天麻 |
鮮統(tǒng) |
60 |
|
松露 |
干統(tǒng) |
1200 |
|
羊肚菌 |
野生(干統(tǒng)) |
1600 |
|
猴頭菌 |
干統(tǒng) |
1500 |
|
蟲(chóng)草 |
一級(jí) |
30000 |
|
蟲(chóng)草 |
二級(jí) |
18000 |
|
川貝 |
干統(tǒng) |
680 |
|
清貝 |
干統(tǒng) |
480 |
|
紅豆杉杯 |
手雕 |
400 |
|
紅豆杉杯 |
機(jī)雕 |
300 |
|
香木串珠 |
108顆 |
180 |
|
珠子參 |
選貨 |
550 |
|
珠子參 |
干統(tǒng) |
460 |
|
野蜂蜜 |
瀝汁 |
80 |
|
竹菌 |
干片 |
460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