蒟蒻[jǔ ruò] 即花魔芋(學名:Amorphophalms konjac),天南星科魔芋屬,多年生宿根性塊莖草本植物。原產(chǎn)印度、錫蘭、馬來半島,中國西南地區(qū)。秦漢時期魔芋的名稱最先叫“跋”,晉朝稱“蒟蒻”,后來魔芋隨佛教傳到日 本“蒟蒻”一詞在日本沿用,反而在中國失傳,在國內(nèi)稱“魔芋”或“磨芋”。“魔芋”有鬼魔的含義,緣于魔芋屬植物的形態(tài)千姿百態(tài),生物學特性離奇古怪。至于其獨特的經(jīng)濟成分葡甘露聚糖,具有比其它植物膠特有的一些理化性質(zhì),而似有“魔法”,故古人呼之為“鬼芋”。
據(jù)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魔芋來治病。魔芋含有十六種氨基酸,十種礦物質(zhì)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,對防治結(jié)腸癌、乳腺癌有特效;魔芋低熱、低脂、低糖,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癥,高血壓,糖尿病的人群可以說是一種上等的既飽口福、又治病健體的食品,還可以防治多種腸胃消化系統(tǒng)的多種常見慢性疾病。
魔芋的“魔”主要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葡甘露聚糖(KGM),葡甘露聚糖易溶于水,溶脹后體積可膨脹至80-100倍,形成一種水溶性的親水膠體,其持水量為本身質(zhì)量的30-150倍,是目前所發(fā)現(xiàn)的粘度最高的植物類食用膠。它具有強親水性、高膨脹性、高粘度等特性。魔芋豆腐之所以能直接成型也是因為葡甘露聚糖具有粘性。
降血糖
魔芋進入人體腸道被消化后,它還增強了消化道內(nèi)食糜的粘性,且在腸壁形成保護膜,阻止碳水化合物迅速吸收進入胃腸壁,降低飯后血糖的高峰值,減少飯后血糖的波動起到預防糖尿病并發(fā)癥的作用。
降血脂降膽固醇
KGM膠體在消化道內(nèi)能與膽固醇等結(jié)合,加快了膽固醇向膽酸方向的轉(zhuǎn)化,消耗體脂。食物纖維還能促進膽固醇轉(zhuǎn)化為膽酸,減少膽酸通過肝再循環(huán),從而降低膽固醇,因而能抑止膽固醇上升,阻礙中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。KGM能有效抑制腸黏膜對膽汁酸的運轉(zhuǎn),吸附膽酸,阻止膽酸再吸收。
魔芋里的葡甘露聚糖作為可溶性的膳食纖維,它的高膨脹性和低熱量也是我們把魔芋產(chǎn)品作為減肥產(chǎn)品的主要原因,給我們超高的飽腹感,同時熱量極低,在充分滿足人們的飲食快感的同時不會增肥,無須刻意節(jié)食,便能達到均衡飲食從而理想減肥效果。讓我們知道減肥不等于餓從而實現(xiàn)健康減肥的效果。讓內(nèi)地體育界和香港各界人士對此點十分推崇